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工程 >> 工作动态
江苏省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示范项目——25绿色生态城区——从产业园区到现代化城市新中心的蝶变:苏州工业园区


【信息时间: 2021/2/19   发布单位: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关闭】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278k㎡
创建时间:2012年—2015年
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72个,总建筑面积1403.3万㎡。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比91%,总建筑面积1306万㎡,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13个。
 
 
  
   案例创新点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园区围绕“城市布局紧凑、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能源节约的发展目标,充分借鉴新加坡成熟的城市规划模式,始终坚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遵循“三分规划,七分管理”的实施原则在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发展机制、开发建设金融模式等方面发力创新,通过建设与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园区在苏州市的首位度,打造了产业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活环境宜居的城市新中心。
 
   案例简介 
 
·规划先行,产城融合引领发展 
 
园区在开发之初就形成了一套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既包括宏观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也包括中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同时配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共制定了300多项城市和专项规划,实现了一般地区详细规划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全覆盖。通过紧凑有序地布局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园区以工业立身,通过不断升级产业层次推动发展定位提升,以规划调整不断优化产城关系,使其成为以知识产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城市人口和高端科技管理人才向往的聚居之地。
 
 
·集约发展,绿色市政设施集成示范
 
为了给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支撑,园区注重绿色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集中实施,通过集成技术、集聚示范,建成了一批省内领先的绿色市政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园区在月亮湾区域建成了集供冷供热中心、公交首末站与社会停车场于一体的新型市政综合体;将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厂和热电厂三个市政项目集中布局,建成两个处理能力达3万方/日的中水回用项目,一个日处理300t湿污泥的污泥干化项目,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共建共享。园区还完成了7.5km的桑田岛综合管廊建设,形成了融合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公交—自行车”等多种类型交通方式的绿色交通行体系,这些项目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投资建设成本,对优化城市环境、提升运行管理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制创新,绿色建筑全面推进    
 
 绿色建筑发展一直是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园区早在2004年就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园区实际积极研究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并于2006年出台《园区绿色建筑评奖办法》。2007年成立了以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各局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局面,并于同年启动了绿色建筑“1680”工程计划。通过设立1项发展基金、出台6项扶持政策、推行8大节能技术、建设10大亮点工程,全力推动打造高效低耗、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总量、三星级和运行标识总量全省领先。
 
 ·创新金融模式,全面服务园区建设  
 
 园区通过政府设立商业性借款机构主体,培育借款人“内部现金流”,同时通过财政的补偿机制,将土地出让收入等财政性资金转化为借款人的“外部现金流”,使政府信用有效地转化为还款现金流。园区成立“地产经营管理公司”,吸引国开行贷款支持“九通一平”及其后的滚动开发。园区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开发区,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水、燃气等部分公用事业告别了政府“包办”的历史。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引进创投资本,目前园区各类创投基金超过300多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600亿。
 
 
示范意义 
  
二十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坚持以绿色理念引导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集“科技创新、 经济循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于一体的绿色发展道路。绿色生态城区的系统化推进,助力了园区经济社会环境的高水平发展。园区多次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榜首,获批全国首个“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江苏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生态环保指标连续4年列全国开发区首位。园区绿色生态发展实践为新时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路径和样本。